近年来,广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(以下简称“学校”)不断探索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“三全育人”模式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按照“立足校园,走进社区,服务社会”的思路,牢牢抓住党员教师、青年学生这两支志愿服务队,积极构建“技能+”志愿服务新模式,打造“校内+校外”相结合的志愿服务主阵地,帮助广大青年通过志愿服务将个人抱负、理想融入到社会发展和强国建设中,形成“人人志愿”的新格局。
聚焦“为党育人”,思政育人润无声
学校切实加强思政教育,将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,丰富“文化育人”和“课程育人”体系构建内涵。
积极开展“团委书记讲党课”活动,带领学生参观校史室,
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
一是坚持立德树人,筑牢育人阵地。学校用好党史馆、校史馆、供销文化长廊等红色文化育人阵地和学生爱校荣校的教育基地,引导广大师生发扬先辈们的优秀革命传统,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,提升思政铸魂育人实效。
二是注重价值引领,回答青春之问。突出志愿服务的政治属性和育人功能,增强志愿服务的时代感,党员教师与青年学生共同开展志愿服务,一起争当先锋,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让志愿服务成为为党育人的生动实践。
三是推进课程思政,培养时代新人。加大专职思政教师的配备力度,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积极打造思政教育示范课,精品课,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
聚焦“国之大者”,实践育人担使命
学校充分发挥职教优势,组织师生在新冠疫情防控一线,在扶弱助残、教育文化、科技科普、健康促进等领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,搭建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。
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志愿者为群众提供推拿按摩等中医理疗项目
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师生成立了无人机服务队,
为农户提供开展喷药和施肥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
一是紧扣社会热点,聚焦群众需求。疫情防控期间,师生志愿者在中国(玉林)中医药博览会现场协助维持秩序、“两码”,连续两年荣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;定期深入社区,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、缝补衣物、车辆清洗与检修、美容美发、中医保健、节能减排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。自2021年以来,师生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近10000小时。
二是发挥专业优势,助力乡村振兴。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师生志愿者连续3年深入田间地头,用科技力量服务春耕生产、果树飞防;电子商务专业师生积极参与“供销大集”“直播助农”等活动,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,在线上帮助当地乡镇企业和农民销售农副产品,带动农民增收和消费升级,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。
三是关爱特殊群体,弘扬传统美德。关爱“一老一小”特殊群体,师生志愿者定期看望留守、孤寡老人,帮助独居、高龄的老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,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;开展“安心托幼”“亲子早教”等志愿服务,提供生活照料、安全看护以及优质的早教课程,帮助家长解决孩子“无人管、无人问”的问题,免除“后顾之忧”。
聚焦“保障支持”,组织育人显实效
学校遵循志愿服务特点规律、把握志愿服务发展趋势,指导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明确定位、突出特色,加强志愿服务组织、制度和队伍建设,促进新时代青年志愿者行动高质量发展。
学校组织开展“桂志愿”系统操作培训,
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
一是抓管理体系。加强整体规划,形成学校党总支统一领导、党政工团协同管理、专业技能社团指导教师直接管理、党员教师志愿者带动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体系,为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提供组织保障。
二是抓制度建设。制定志愿者招募管理、组织培训、激励保障和跟踪培养等工作制度,把志愿服务与发展入团、推优入党、团员评议、荣誉评定等工作相结合,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、长效化、多元化夯实基础。截至目前,我校团员志愿者覆盖率已达到100%。
三是抓队伍培养。学校高度重视志愿者骨干队伍培养,校团委下设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,不定期举办志愿者培训会,邀请专业教师、优秀志愿者授课,帮助志愿者做到专业知识与服务内容相结合、优势特长与服务需求相结合,不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。(图/姜莉、陈思明 文/黄志征)